最近,“雪糕刺客”成为了时下热词。
所谓刺客,就是暗箭伤人,是在人不知情的状况下发生的。问题不在于价格高低,而在于事先知不知情。青岛的天价大虾,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告知“真实价格”。但“刺客”不只有雪糕,网友们近期晒出了自己在遇到的各式“刺客”,包括水果刺客、话梅刺客、软糖刺客、鸭货刺客、饰品刺客等。这股风,也慢慢刮到了餐饮业。
最近,“海底捞因未明码标价被罚2000”也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。
海底捞上海某分公司通过该网页对外销售的商品中,标示“清油底料¥14”、“番茄底料¥14”、“番茄牛腩¥36”等。但上述商品未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标明规格、计价单位等。
虽似有躺枪意味,但正值风口上,这件事还是给餐饮老板敲了个警钟。针对没有明码标价的商家,7月1日起,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开始施行。
目前看来,“刺客行为”还在持续发酵中。
餐饮业,也隐藏着各式“刺客”
小马说,在为快餐品牌客户做咨询时,他们强烈要求把价格写在门口的海报上,这样顾客才敢进你的店。
许多价格并不高的门店,因为装修过于豪华,导致顾客不敢进,因为怕太贵;许多看起来很普通的门店,进去消费完了发现这么贵,然后顾客会骂娘。
事实上,在餐饮行业,也隐藏着各式各样的“刺客”,你有被刺到的情景吗?
> 茶位费、餐巾纸、米饭,典型刺客
餐厅的刺客,最早应该是从茶位费开始的,小点的饭店收餐具清洁费1元,大的收3~10元不等,刚开始消费者纷纷表示被刺痛,不过,现在成了惯例;
然后是餐巾纸,除了街边小店还提供餐巾纸外,一般有点规模的店都不提供,用了自己买,2~5元不等;
现在白米饭成为“终极刺客”,有网友反应某次吃饭结账时,发现白米饭40元,8个人,一碗5元,比雪糕柜里的雪糕更具隐蔽性,是典型的刺客。
>48元一份,餐厅惊现“土豆丝刺客”
近日,在山西某酒店,一男子就餐过后去结账,三人共消费了1760元,男子无意中发现一盘土豆丝标价是48元,就抱怨太贵了。
服务员出来解释,这土豆本来没有,是客人点了后,专门安排人去买,然后炒了一份,这个价不算贵。对此网友看法不一。
同样的食材,别人家卖10几块,你家卖40多,就像有网友下班准备随便吃点填肚子,进了一家很普通的小火锅店,出来结账时,一张毛爷爷没了。如果没有传递清楚产品价值,就容易“刺伤”顾客。
>麻辣烫、麻辣香锅,也是刺客常驻
翻开小红书,很多网友都晒了自己吃麻辣烫、麻辣香锅时,遇到了“刺客”。
“今天已经是悠着点了,湿的基本没拿,结果还是快30”、“一个女生,吃麻辣烫,花了68,还我以为听错了”、“明明只想吃个便餐,结账时发现超过60,被刺了”。
除上述举例,40多元的餐厅可乐刺客、65元精致小碗的鸡蛋羹刺客、等位时要价68的白开水刺客......“刺客们”似乎无处不在。
归根结底是“消费降级”了
“刺客话题”的热度不断发酵,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略,那就是疫情背景下,很多消费者开始消费降级,甚至开始低欲望生活。
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,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,反之,消费意愿降低,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”正成为人之常态。
换句话说,就是消费者花同样的钱,对品质和体验要求却更高了,消费水平降级,消费行为升级。
其他赛道也是如此景象:
上个月,喜茶推出新单品多肉桃李,满满一瓶的当季黄桃+李子果肉不重要,重要的是定价15元,紧接着就有网友在种草文章标题写到“喜茶抖音13.9”......
关于“餐饮刺客”您有何见地,欢迎留言讨论。